專訪《香港遺美》版主林曉敏 隨身帶3部相機記錄香港:只戀舊不再有黃金時代
香港遺美:舊時人惜物會修復,能夠惜物的人,也會惜人
「香港遺美」專頁於2020年成立,版主林曉敏自序:「以照片拾遺,留住留不住。」拍下許多香港老舊特色建築,讓讀者們驚覺原來香港也有這等面貌;至2021年新書《香港遺美-香港老店紀錄》出版,記舊物也記舊人舊情,她寫:「舊時人惜物,可以修復的都會修復,能夠惜物的人,也會惜人。感情就是不斷的重修舊好,一生的修修補補。」
舊時人惜物,可以修復的都會修復,能夠惜物的人,也會惜人。感情就是不斷的重修舊好,一生的修修補補。
深水埗區成長 「祼買」就是惜物體驗
林曉敏自幼在老區深水埗長大,對水磨石、唐樓與老店並不陌生。最愛是在家附近的涼茶店,兒時當她默書100分,爸爸就帶她喝銀菊露,不在店前站着喝,也可以自攜水瓶,她就是愛老店這般彈性與惜物。她說:「又似那賣玉冰燒的雜貨店,你必需自備水瓶;而旁邊的成興泰米行,客人可隨意買喜歡的份量,十足現在時興的『祼買店』,但從前是為了節儉,現在我們認為是環保。我很喜歡那種惜物的心態。」
舊建築以人為本:其實不是懷舊,而是祟優
而這種平實與體貼,也能體現在從前的建築物上。她如數家珍地說,喜歡水磨石樓梯,覺得美觀又實用;樓梯轉角會有洞,透光又透風;喜歡通花磚,屏障似的令屋內的人保有私隱,也有採光作用,設計處處以人為本。林曉敏反思,自己是不是只是喜歡舊事物呢?她說:「其實不是懷舊,而是祟優。」她舉例,她覺現代的建築物與環境與世隔絕,如密不透風的摩天大廈,她不解:「為何有免費、大自然的資源不用,而要找個盒罩住自己?」
「為何有免費、大自然的資源不用,而要找個盒罩住自己?」
新與舊並非對立:最佳是留屋又留人
林曉敏指舊情懷有如對錢鍾書的《圍城》,城內的人想出來,城外的人想進去。她說:「水磨石梯很漂亮,但其實居民覺得走得很辛苦;許多客家村屋,設計富有特色,但村民生活根本不方便,只想搬離。雖然我希望透過作品,讓人更欣賞我城,發掘細節美,但現實未必如文字和照片一樣美好。」
保育應把舊建築保留在哪個時代的面貌?活化是否只能把建築物改得面目全非,但求供給經濟發展,才算是與時並進?林曉敏指出戀舊也要平衡社會需要,而「藍屋」就是極佳例子,「留屋又留人」,既沒有空置,用途也沒有改變,亦能保存社區脈絡,常常舉辦街坊工作坊。
若只是戀舊 便不會再有黃金時代
於新與舊這話題,林曉敏常引用《情迷午夜巴黎》的橋段來回答,指人常常覺得上一代才是黃金時代,但懷舊與幻想,卻是無止境的。
林曉敏指,一磚一瓦從不單純,當中有許多故事在流轉,是歷史與文化的載體,但它們既然依然存在,也是在靜靜地記錄今天。她笑說:「我想令這年代也成為黃金年代,雖然我講的事都是歷史與過去,但它們依然存在,我不是坐時光機回到過去拍照。
我想更多人珍惜城市景觀,也要作出更多更好的創作。若對未來失去盼望,便不會再為這刻爭取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