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物古蹟辦事處官方網站

香港4個古蹟紅磚牆打卡點保育並重:大館、油街實現、古物古蹟辦事處

綠色生活

廣告

曾受英國殖民地統治的香港不難見到充滿英倫風味的紅磚牆建築,如今所留下來的紅磚牆除了保留了歷史痕跡外,亦可從中探索城市過去的記憶,同時讓後世人喚起保育環境的意識,不妨在假日重遊香港紅磚牆保育點,感受舊香港的美好時光。

4個香港紅磚牆承載歷史痕跡 

香港紅磚牆打卡好去處1. 油街實現

前身是香港皇家遊艇會會所的油街實現由1908年落成啟用,曾經位處海邊。不過自1930年經北角填海工程完成後便改劃為香港政府物料供應處員工宿舍,及古物古蹟辦事處的考古貯存倉庫。經過時代變遷,藝術推廣辦事處決定將這個擁有紅磚瓦頂的二級歷史建築活化修復,並於2013年改名以「油街實現」作為藝術空間開放予公眾參觀。

紅磚牆打卡
(圖片來源:Facebook@油街實現 Oil Street Art Space)

「油街實現」為了以藝術推廣永續概念,特意從設計、建築、當代藝術及其他創意形式劃分為油街焦點、油街日常、油街在地和油街著綠四大面向展示,希望透過本地或國際藝術家的作品和交流,以及綠化的空間來推動永續概念。

必影打卡位1.油街玻璃屋

油街玻璃屋以玻璃、水泥、紅磚作主要裝修,剛好對照著過去與未來的變化,以玻璃為設計重心,顯得時尚之餘又能增加採光度,讓你在欣賞展品的同時大大減低能源消耗。

紅磚牆打卡
(圖片來源:Facebook@油街實現 Oil Street Art Space)

必影打卡位2.油街廚房

油街廚房經常舉辦不少「惜食」宣傳活動, 曾經試過將獲捐贈的盛餘食材為客人烹調午餐,並以「以物易物」的方式收費,只要給他們捐贈食材便可以享用一頓美味的午餐,以推廣珍惜食物的環保風氣。另外餐廳以木調簡約風設計,讓人感覺身處大自然中煮食一樣平靜舒適。廚房採用開放式大門,使通風性大增。

紅磚牆打卡
(圖片來源:Facebook@油街實現 Oil Street Art Space)

必影打卡位3.油街草地

雖然「油街實現」經過大大小小的活化工程,但是在活化期間都不忘綠化的重要性,在「油街實現」中隨處可見大草地、花園,讓你在密閉的城市中得到一絲喘息空間。

紅磚牆打卡
(圖片來源:Facebook@油街實現 Oil Street Art Space)

地址:香港北角油街 12 號

展覽及導賞團詳情:https://www.lcsd.gov.hk/CE/Museum/APO/zh_TW/web/apo/oi.html

香港紅磚牆打卡好去處2. 古物古蹟辦事處

尖沙咀前九龍英童學校於1902年4月19日開幕,在1991年被列為古蹟,是香港歷史最為悠久的英童學校建築。為了保留這幢歷史性十足的建築物,九龍英童學校現今已化身成古物古蹟辦事處的辦公室,繼續為市民服務。

古物古蹟辦事處以紅磚牆配以白色邊間作點綴,而且內埋建有寬闊遊廊,加上尖拱窗台及高樓底的設計,大大提高建築物的通風性,減少了空調、照明的能源。

必影打卡位1.尖拱窗台

尖拱形狀的窗台在香港少之又少,是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特色的建築風格之一。

紅磚牆打卡
(圖片來源:古物古蹟辦事處官方網站)

必影打卡位2.綠色復古大窗

綠色復古大窗與紅磚牆形成強烈的對比,流露出滿滿的懷舊特色,是必到的打卡位。

紅磚牆打卡
(圖片來源:IG@_geegeegee_)

地址:香港九龍尖沙咀彌敦道136號

香港紅磚牆打卡好去處3. 牛棚藝術村

昔日的牛棚藝術村前身為馬頭角牲畜檢疫站,是本港戰前碩果僅存的牛畜屠宰中心,並於2009年正式評為二級歷史建築。在2001年經過翻新及改建後成牛棚藝術村。牛棚藝術村以一系列紅磚單層平房建築設計,並將平房分拆成多個單位,現已租給12多個藝術團體或本地藝術家用作工作室,以支持本港藝術業發展。

紅磚牆打卡
(圖片來源:Facebook@牛棚深度遊)

牛棚藝術村總佔地約6,000平方米,並設有後方用地,但是一直未有改建計劃。直至2016年,九龍城區議會建議推展活化和發展牛棚後方用地,將「牛棚」後方改建為公共休憩空間,並於2019年中正式啟用。在活化過程中,為了保育牛棚建築設計團隊盡量把別具特色的元素原址保存,如紅磚柱、牲口餵飼槽、飲水池等特色建築。

紅磚牆打卡
(圖片來源:Facebook@牛棚深度遊)

必影打卡位1.紅磚柱

「牛棚」後方設計相當簡單,只用紅磚或混凝土作柱支撑屋頂,而且四周並沒有圍封,經過年月洗禮,大多數的紅磚柱已出現傾斜或倒下,建築設計團隊就特別利用鋼架以固定磚柱,形成錯綜複雜的特色場景。

紅磚牆打卡
(圖片來源:Facebook@牛棚深度遊)

香港紅磚牆打卡好去處4.大館

位於中環的大館是近年來數一數二的打卡景點,但是大家又知不知道大館前身是什麼嗎?大館曾經是香港警察總部及中區警署,現為香港法定古蹟。經過活化後於2018年5月29日正式對外開放供市民參觀。在保留大館建築群的時候為了減少拆卸及重建時帶來的浪費,在興建新建築物外牆時特意用上循環再造的廢棄輪胎合金鋼圈,以善用資源推動可持續城市發展。

紅磚牆打卡
(圖片來源:Facebook@大館 Tai Kwun)

大館除了保留了監獄內貌外,更加入了瞭望台、表演廳、多用途展覽廳、畫廊、餐廳等元素,完美將新、舊文化融合。

必影打卡位1.大館當代美術館

大館當代美術館由國際知名建築師事務所赫爾佐格和德梅隆設計,當中的螺旋狀樓梯貫穿四層,是必拍的景點之一。而外面的休憩區亦以落地玻璃打造,大大增加休憩區的採光度,節約用電。

紅磚牆打卡
(圖片來源:Facebook@大館 Tai Kwun)

必影打卡位2.洗衣場石階

洗衣場石階現為多用途場地,可為公眾舉辦電影放映會等活動,洗衣石階場四周沒有圍繞,任由陽光自然透入,非常適合拍攝光影的變化。

紅磚牆打卡
(圖片來源:Facebook@大館 Tai Kwun)

必影打卡位3.營房大樓天橋

營房大樓天橋背景設有相當搶眼的紅磚牆,而前方則有高低不一的天橋,輕易影出充滿層次感的照片。

紅磚牆打卡
(圖片來源:Facebook@大館 Tai Kwun)

地址:香港中環荷李活道10號

撰文:Fion圖片來源:Facebook@油街實現 Oil Street Art Space、古物古蹟辦事處官方網站、Facebook@牛棚深度遊、Facebook@大館 Tai Kwu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