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海笑世界盃】法國奪世界盃 世界變得更好?還是更壞?
法國奪世界盃,但沒有改變世界,就只是跟著近年足球潮流。
足球潮流不斷改變,幾十年前訓練未太科學化時,一個天才可以帶起整隊波;十年前西班牙控球在腳,瘋狂傳球打散對手;近幾年,控球不再,反而不控球太多有著數,足球更體能化,更快,反擊速度高者勝。法國只是跟潮流走,以紀律性踢出極高效率的反擊,並擊退沿途所有對手,有人說,法國走運,我不會否認運氣是比賽的其中一部分,卻只是佔一點點,勝利很大程度還是靠部署。
先講用人,迪甘斯沒有盡出有突破能力的進攻球員,反而只放安巴比和基沙文,最前點放一個基奧特衝散對方後防,在他們後面已經是雙防中普巴和干提,就算馬杜迪亦是遍防守,這個陣容好明顯就是踢穩守突擊。
他很知道自己想要怎樣的球隊,知道自己怎樣贏,最明顯在決賽三比一那球,普巴一記長傳送到空位,安巴比接應,他可以自己壓埋去射,又可以落底傳中,傳中已經有三點可以交,最前的基奧特,中間的基沙文和禁區頂的普巴,這球最後由普巴射入。
其實迪甘斯絕對有條件踢性感足球,除了安巴比,前線他還有迪比利、費基爾和林馬三個扭得的球員(球迷認為好睇),有些教練就會放三個在前線,基沙文墜落組織,但防守就變得脆弱,可能踢得漂亮但八強出局,那對球員和法國球迷來說也不好受,踢錦標賽很現實,贏冠軍最開心,在歷史上也最多人記得。在此也說句關於季軍賽,究竟幾時才肯取消?除了錢,還有其他意義嗎?
法國就是細節做得好,每場防守密不透風,反擊一針見血。相反克羅地亞晉身十六強後,在細節上一直做得差,每場都有失波,又一而再,再而三失死球,我比較不明白他們每次防守罰球時,都將防線拉到很深的用意。
上場對英格蘭算是成功,因為對方的罰球開得比較高和柔,龍門好多時都能沒收或擊出,但決賽面對法國,基沙文在之前已經不止一次開出平飛且急勁的罰球而入波,克羅地亞球員還是一如以往塞滿龍門口,這對解圍和門將也沒有利,失第一球絕對不是輸運,而是自找。這就叫細節,法國整個月都甚少出現這類差錯。
理性的球迷早就知法國高半班,克羅地亞由頭到尾都是靠硬淨和鬥志,但大部分球迷還是希望克羅地亞神奇創造歷史,可見地球大部分人都是鋤強扶弱和感性的。
從賽事看來,克羅地亞確實不夠法國好,只不過踢得較主動(或稱主攻),就算不談部署,大部分位置的水平還是法國較高,華拉尼、普巴、干提、基沙文和安巴比都夠撐住隊波,換轉角度睇,就算克羅地亞贏了冠軍,也不見得足球會因為他們改變甚麼。或者,只剩下像丹麥和希臘贏歐洲盃那種熱血。
2018世界盃,我認為法國贏冠軍實至名歸。但今屆注定只會生出冠軍,而不是一個光輝的朝代,防反不是他們創造的,也沒有像98年般生出施丹一個球王。安巴比這小孩,還要點時間成長,暫時他是個大放異彩的天才,未到球王,或者到下屆,才能再作定論。
既然法國贏得清脆,還是將榮耀給他們,當人人都說克羅地亞辛苦捱入決賽,其實法國都是從失敗中企起身,兩年前主場大熱輸歐洲盃俾丙朗,當時的法國,正是較主動的一方。我想,除了法國人,大概不會明白那種痛苦和屈辱。
那年的失敗,除了令他們更想贏,也更懂贏。
游走於傳媒和電影行業,看似以寫稿維生,實情工作懶散,沈迷玩樂,這麼多年只曾參與過《今晚打喪屍》和《愛情萬歲》的編劇工作,拍過《解鎖》、《麗奈》等瀏覽數字極低的短片,而工作過的兩本雜誌亦相繼倒閉,可謂戰績彪炳。
在沒有事業基礎下,突然有天,腦海出現「要寫小說」的想法,便開始埋首創作,寫到一半時,剛好天行者出版搞小說比賽,最後成功獲獎,得以推出首本小說《存酒人》。
註:文章內容純屬作者意見,不代表SSwagger立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