專訪|棄讀醫領百萬獎學金牛津讀環保 鍾芯豫:香港生物多樣性外國也比不上
# GreenSS專訪鍾芯豫 牛津學霸18歲創立 V’air 低碳本地遊
鍾芯豫(Natalie)畢業自拔萃女書院,在 DSE的數學、化學及通識教育均考獲5**,完全是香港人眼中典型的高材生及天之嬌女,但 Natalie 大學修讀的竟不是醫科、法律、環球管理等別人心目中的傳統神科,而是讀地理,Natalie直言當時中學老師也有疑問:「當時老師有問我,你成續不錯,為何不選擇讀醫或讀LAW?但我自小就喜歡地理,想繼續堅持,父母也非常支持我的決定。」
就是這樣,鍾芯豫(Natalie)如願考入中大地理與資源管理系,但她不只求學,在大學一年級時便與柏檔以 V’air 低碳本地遊的概念,參加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大專競賽獲一等獎,這個經驗日後不但令她繼續經營 V’air 推廣香港特色景點,甚至考人牛津,亦更堅定日後以環保為志向的決心。
山系女生獲百萬獎學金:考上牛津其實『不太難』
「考上牛津其實『不太難』。」Natalie的回應,令記者笑了一笑。
一般人的「不太難」,與學霸眼中的「不太難」也許有差異,或先從她的背景說起,更有說服力。
Natalie自小跟著父母到處郊遊探秘,是個不折不扣的山系女生,小學五年級一次有關氣候變化的project訪問了極地探險家李樂詩博士,讓 Natalie 深受啟發:「這次功課讓我立志要改善氣候變化而努力,我從小學已肯定及堅持將來要讀與地理及環境相關的學科。」因此她大學選擇了中大地理系,2015年大學 Year 1 與同學參加法國領事館贊助的《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香港大專教育界競賽》,是 V’air 成立的契機。
一般人認為環保都是徒勞無功,不過 Natalie 正是因為環保的經驗及視野,獲頒一百萬港元利黃瑤璧千禧獎學金,負笈牛津大學攻讀環境變化與管理碩士課程。Natalie 進一步解釋考入牛津的經過:
「因為(牛津大學)環境變化與管理這科不需要入學考試及面試,主要是透過 personal statement (個人陳述)、個人簡歷及推薦作甄選,因此過往經驗及故事讓我突圍而出。」-鍾芯豫(Natalie)
Natalie 對環境的重視從小已萌芽,讓她的環保「履歷」比很多人豐富得多。
世界性視野 了解與香港環保議題的差異
在英國深造期間,接觸到來自世界各地的同學及各種綠色環保概念,令鍾芯豫(Natalie)了解到香港的環保倡議工作與歐美的差異。「香港關注的環保議題偏向本地化,聚焦於一個城市如何減碳、處理廢物及污染問題;而在英國時發現他們較關心氣候公義,認為整個地球都是息息相關,由英國帶頭的工業革命導致大量排放,到底哪個民族需要附上較大的責任?這讓我意識到氣候變化可以是民族及公義問題,從宏觀角度去思考氣候政策及深層思考。」
「香港關注的環保議題偏向本地化,聚焦於一個城市如何減碳、處理廢物及污染問題;而在英國時發現他們較關心氣候公義,認為整個地球都是息息相關,由英國帶頭的工業革命導致大量排放,到底哪個民族需要背負較大的責任?」-鍾芯豫(Natalie)
反思企業舉動 植樹真的為環保?
正當企業紛紛說他們大規模造林去推動碳中和,Natalie 表示外國已有思考此舉是否物化樹木,她解釋:「樹木變成抵銷碳排放的工具,被用作儲存二氧化碳不能斬,然而植林多發生在發展中國家,讓農民及原住民失去土地維持生計。」Natalie 進一步反思「購買式碳補償」,是否一個正確的減碳方向,樹木又會否被物化,或剩下經濟效益?
落實行動 由香港山野開始
「我們希望透過一個資訊平台,去介紹不同香港景點及深入的生態知識,提高大眾的減碳意識,例如留在大棠也能欣賞到美麗的紅葉,地質公園擁有香港獨有的六角柱石,鼓勵最愛周圍飛的香港人一起發掘香港不同的面向,減少外遊次數。」-鍾芯豫(Natalie)
鍾芯豫(Natalie)2021年於牛津大學畢業後,並沒有留在英國,而是選擇回到香港繼續環境倡議工作。她以V’air聯合創辦人身份,為大小企業及學校組織體驗團及工作坊,培育商家及年輕人改善氣候問題的使命感。
「我們發現有2成的人均碳排放是來自搭飛機外遊,每年減少1-2程外遊,足以減碳1-2噸,香港的人均碳排放是 6 噸,減 1 噸已經是個很大的跌幅,因此啟發我們成立了 V’air 去推廣本地低碳旅遊。我們希望透過一個資訊平台,去介紹不同香港景點及深入的生態知識,提高大眾的減碳意識,例如留在大棠也能欣賞到美麗的紅葉,地質公園擁有香港獨有的六角柱石,鼓勵最愛周圍飛的香港人一起發掘香港不同的面向,減少外遊次數。」
除此以外,她有份著作的《山野漫遊:女生行山指南》,剛推出了修訂版,更特意重新走一次山徑以確保郊遊路線正確,讀者更易享受到行山的樂趣。如此種種細節,除了是出於對自然環境的愛,更是對香港的愛。
「香港的城市生物多樣性,人與自然的距離及關係很近,外國也比不上。」-鍾芯豫(Natalie)